日本動畫導演今敏2010年因癌症逝世,生前仍忙於籌備《造夢機械》,沒來得及完成,就先走一步了。他給影迷留下四部長片和一部電視動畫,已足以名留青史。作品相繼完成數碼修復,法國導演 Pascal-Alex Vincent 亦拍了關於他的紀錄片《今敏:造夢大師》(Satoshi Kon, l’illusionniste)。很多人推介今敏作品時,尤其在歐美,總會提到戴倫阿羅諾夫斯基(Darren Aronofsky)和基斯杜化路蘭(Christopher Nolan)。前者拍《黑天鵝》(Black Swan)已被認為是向今敏的《藍色恐懼》(Perfect Blue)取經,甚至早在《迷上癮》(Requiem for a Dream),戴倫獲今敏授權,已直接翻拍了《藍色恐懼》浴缸一幕的分鏡,向今敏致敬。至於路蘭的《潛行凶間》(Inception)也常被認為受到今敏的《盜夢探偵》(Paprika)啟發。 Continue reading “穿梭幻想與現實間──今敏”
Author: 陳志華
笑對 nobody’s perfect 的世界
費里尼(Federico Fellini)曾這樣形容比利懷特(Billy Wilder):「我沒辦法說誰是最偉大導演,但我可以說沒人比得上比利懷特。《殺夫報》(Double Indemnity)和《紅樓金粉》(Sunset Boulevard)已經變成我們生命的一部分,是我們共同的記憶。他真是位大師,那些電影的選角工夫太厲害了。即使在通俗劇或悲劇中,他也總保持他的幽默。……有時候你會遇見一些跟你原先想像不一樣的名人,但比利懷特就跟他的電影一樣。我曾為他畫過一幅好玩的畫像,他本人就是一幅畫。」(《夢是唯一的現實:費里尼自傳》) Continue reading “笑對 nobody’s perfect 的世界”
《被戀愛的秘密》:當自由被剝奪
早陣子談過德國導演基斯頓柏索(Christian Petzold)新作《水漾的女人》(Undine),其實現在重看他的代表作《被戀愛的秘密》(Barbara,台灣譯名《為愛出走》),也甚有意思。 Continue reading “《被戀愛的秘密》:當自由被剝奪”
《出走的女人》:走出男性中心的秩序
年初在柏林影展獲得最佳導演獎的《出走的女人》(The Woman Who Ran,台灣譯《逃亡的女人》)是南韓導演洪常秀的第24部長片,也是他跟女星金珉禧合作的第七部電影(之前六部是《愛得對愛得錯》、《等一個人的心灣》、《情今以後》、《嘉兒的照相機》、《草葉咖啡館》和《江邊旅館》)。娛樂新聞愛談他們兩人之間的婚外情,眼尖的影迷或會在這些電影裡看出男性的歉疚。這次是全女班主演,仍是洪常秀的招牌 zoom in 和大段對話,講述金珉禧飾演的 Gamhee 趁丈夫出差,獨自前往首爾市郊探望睽違已久的女性好友。電影清楚分成三段,每段之間均以遠眺仁王山的空鏡連接。 Continue reading “《出走的女人》:走出男性中心的秩序”
謎樣的《水漾的女人》
古代歐洲人相信世上萬物源於四大元素:水、土、風、火。十六世紀鍊金術士 Paracelsus 在其著作提出四大元素各有精靈主宰。這可能是有關水精靈的最早記載。根據傳說,水精靈本來住在森林湖泊,必須與人類結合以獲取靈魂,如果婚後被拋棄,就要將負心的丈夫殺死,從此返回水中。這些神話傳說,後來成了德國浪漫主義時期的靈感泉源,同時也衍生出不同變奏,例如安徒生的美人魚故事。 Continue reading “謎樣的《水漾的女人》”
《那裡是天堂》:以幽默作抵抗
提到巴勒斯坦電影,相信不少人會想到以巴衝突、檢查哨站、隔離圍牆、巴勒斯坦爭取立國等題材,像現居荷蘭的巴勒斯坦裔導演 Hany Abu-Assad 先後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《立見天國》(Paradise Now)和《命運在翻牆》(Omar),就很符合大眾對巴勒斯坦電影的想像。同是巴勒斯坦裔的伊利亞蘇里曼(Elia Suleiman),新作《那裡是天堂》(It Must Be Heaven,台灣譯名《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》)則另闢蹊徑,主要在巴黎和紐約取景,流露荒誕喜感,看起來實在「不夠巴勒斯坦」。然而眼前即使不是巴勒斯坦風景,巴勒斯坦的影子仍無處不在。 Continue reading “《那裡是天堂》:以幽默作抵抗”
《崇山夢魘》:浮山若夢
Carlos Rodolfo Adler Zulueta,25歲;Victor Manuel Villarroel Ganga,18歲;Martin Elgueta Pinto,21歲;Barbara Gabriela Uribe Tamblay,20歲……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,位處市中心的倫敦街38號(Londres 38),曾在皮諾切特獨裁時期,用作軍政府其中一個拘留中心,很多人被囚禁於此,並遭到酷刑,近百人遇害,大部份是年輕人,最小的只有十六歲,遇害者當中還有兩名孕婦。該處如今成為了紀念館,門口地上的石磚刻上了死者名字,以及他們遇害時的年齡。 Continue reading “《崇山夢魘》:浮山若夢”
《叔‧叔》太保──從容淡定,低調內斂
《叔‧叔》講的是兩個男人邂逅的故事。他們都已經上了年紀,各有家庭,子女已長大,生活順遂,遺憾是不能坦承自己的性傾向,不能公開這段相逢恨晚的戀情。太保(本名張嘉年)和袁富華分別飾演阿柏和阿海,前者稍為低調內斂,後者稍為大膽主動。他們在公園相遇那場戲,阿柏首先注意到阿海,戴上耳機的阿海發現有人注視自己,報以微笑,收起耳機,暗示可以搭訕,並主動開口打招呼,報上名字,提出「不如做下朋友先」。而阿柏既有對同性肉體的渴望,也有對同性愛情的憧憬,但一直不敢越雷池半步,原以為只是釣魚尋歡不需問名字,沒料到對方反客為主。 Continue reading “《叔‧叔》太保──從容淡定,低調內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