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安東尼鶴健士(Anthony Hopkins)和尊尼芬派斯(Jonathan Pryce)兩大影帝互拼演技之作,《教廷白煙》(The Two Popes)無疑是好看的。而故事也觸及了1970年代阿根廷軍政府殘殺異己的「骯髒戰爭」(Dirty War),重提那段導致三萬人「被失蹤」的黑歷史。曾執導《無主之城》(City of God)、《無國界追兇》(The Constant Gardener)和《盲流感》(Blindness)的巴西裔導演費蘭度美拿里斯(Fernando Meirelles),把兩位教宗針鋒相對的會面,拍得饒有趣味。雖然主要在 Netflix 播放,仍獲得金球獎及奧斯卡多項提名。然而,如果以為它會認真討論教廷內部角力,大概要失望了。
安東尼鶴健士飾演教宗本篤十六世,尊尼芬派斯飾演教宗方濟各。兩人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逝世後,都是熱門繼任人選。結果德國籍的本篤十六世當選,阿根廷籍的方濟各落選。七年後,梵蒂岡爆出貪腐及權鬥醜聞,教廷亦面對包庇神職人員性侵兒童的指控。正當本篤十六世為此煩惱不已之際,已屆退休年齡的方濟各決定向教廷遞交辭呈,甚至由阿根廷親身飛到梵蒂岡,向本篤十六世當面提出。影片的戲肉正是本來計劃辭職的方濟各,最後變成接任教宗的戲劇性轉折。
由於改編真人真事,英文片名也叫「兩位教宗」,觀眾早已知道方濟各接替本篤十六世的結局,而影片的重心在於兩人由意見相左到走向共識的過程,猶如探戈舞一進一退(而他們後來竟然真的跳起探戈來)。編導不但運用舌劍唇槍的對白交代他們的分歧(一個認為信仰如同以堅固牆壁建造房子,一個則認為慈悲是炸掉高牆的火藥),亦透過細節鋪排,交代兩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喜好,以突出兩位教宗的性格差異,塑造出本篤十六世古板保守的形象,以及方濟各熱情開明的個性。
以吃為例,本篤十六世喜歡獨自用餐,愛吃看起來十分清淡的家鄉馬鈴薯餃(Knoedel mit sosse),而方濟各卻會提議一起吃意大利薄餅(也呼應他以耶穌分餅給民眾的事跡,來反對教宗獨自用餐的習慣)。影片也透過兩人音樂口味的大相徑庭,顯出一個離地,一個貼地。方濟各會在洗手間哼著 ABBA 的〈Dancing Queen〉,後來又在言談間提到 The Beatles 的〈Eleanor Rigby〉。但本篤十六世對這些一無所知,他愛聽的「流利曲」是Zarah Leander的歌(納粹時期紅極一時,也即是他小時候的歌)。還有本篤十六世戴著那隻監測心率的手錶,不時提示他要起來走走,這個安排不但可以令喋喋不休的大段對話有所停頓,也符合他規行矩步的性格。
影片平易近人,也藉著揭開梵蒂岡神秘面紗,滿足觀眾窺秘心態,同時觸及了一些真問題(例如教會應該如何面對獨裁暴政,神父性侵是要寬恕還是嚴懲),然而都只是在安全網內稍作討論,點到即止,甚至把本篤十六世的具體懺悔作靜音處理。至於梵蒂岡的貪腐及權鬥醜聞,影片只用來作為本篤十六世決定退位的背景,沒再深究。最終以他不再聽見天主聲音,作為他必須離任並尋求救贖的理由,也顯得過度簡化。結尾還要加一場德國迎戰阿根廷的世界盃決賽,兩位教宗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看球賽,大概是想強調他們亦有人性和可愛的一面,會像平民百姓看得手舞足蹈,顯示兩人友誼,卻未免兒戲。而電影以方濟各接任教宗為結局,當然亦不會觸及他向北京示好這一筆了。
(原刊於《號外》第 521 期,本文為修訂版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