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甚麼讓我們禁不住發笑?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「笑是緊張的期待突然落空所引發的激情。」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認為「在滑稽中看到的荒謬,並不是普通的荒謬,而是一種特定的荒謬。」活地阿倫在電影《歡情太暫》就公開了引人發笑的方程式:「喜劇是悲劇,加上時間!」而喜劇巨匠差利卓別靈、巴士達基頓、夏勞哀,則以他們畢生的創作,給喜劇下了定義。
香港人最熟悉的默片時代喜劇巨匠,首推差利卓別靈。粵語片年代的伊秋水、鄭君綿、新馬師曾,都曾在銀幕上模仿他。差利的流浪漢造型,早已深入民心。他的電影往往笑中有淚,詼諧裡不忘諷刺時弊,挖苦貧富懸殊,批評現代社會冰冷無情。而他在《淘金記》吃皮鞋,《大獨裁者》扮希特拉,《摩登時代》捲入機械齒輪,還有《城市之光》結尾的靦腆笑容,都是影史的經典場面了。
愈危險愈好笑?
差利在鬧笑中見溫情,另一喜劇聖手巴士達基頓(Buster Keaton)則以冷面笑匠見稱,無論悲喜愛憎,他總是木無表情。基頓擅長在影像上製造各種驚人奇觀,譬如在《一星期》把房子變成瘋狂旋轉木馬,在《劇院》由他一人同時分身飾演多角,在《小福爾摩斯》妙用剪接效果,讓飾演電影放映員的主角闖進劇院銀幕,與身後不停變換的背景進行搏鬥。
他以特技人身手與精準的時間掌握,利用各種危險動作製造喜劇效果,並善用當時的現代化城市景物,讓火車迎面衝來,房屋迎頭塌下,汽車撞成一團。他總愛以渺小個體對抗巨大威脅為恆常主題,《將軍號火車》是追逐火車,《航海家》是對抗大海,《差人》被滿城警察追捕,《七個機會》不但被眾多新娘狂追不捨,最後連石頭也不放過他。而當中迸出的創意,更讓默片年代的笑料可以歷久不衰,今天看來依然出人意表。成龍曾明言深受基頓啟發,學者 Robert Knopf 甚至認為基頓影響了達利、布紐爾等人早期的超現實創作!
神經六半天吊
美國默片年代一度鼎足而立的三大笑匠,除了差利與基頓,還有夏勞哀(Harold Lloyd)。他又名「神經六」,今日仍然記得他名字的觀眾恐怕不多,不過他沿著百貨大樓外牆徒手攀爬,抓住頂層大鐘指針半天吊的驚險場面,則堪稱經典。現在有電腦特效,要化身蜘蛛俠並無難度,在1923年卻是超乎想像,這部《平安是福》巧妙運用攝影與剪接製造錯覺,配合夏勞哀的身體語言,完成了一次既滑稽又緊湊的亡命表演。
「神經六」不只會爬大廈,開場不久躲避包租婆的妙計已令人捧腹叫絕。成龍在《A計劃》曾模仿夏勞哀,攀上鐘樓緊握大鐘指針,重演了搖搖欲墜的一幕。後來他在《贖金之王2:皇廷激戰》跟奧雲韋遜又重複了一次。蔡明亮的《你那邊幾點》讓李康生跑到大樓天台,拿天線桿撥動大鐘指針,亦是在向夏勞哀遙遙致敬。
(刊於《U Magazine》第 302 期)
你還有寫稿,真好。期待你守著這片小天地。看著 blog涼的日子,只有facebook 下去是很恐怖的
同期待BLOG的偶爾更新
Hello,路過你個blog,讀了幾篇覺得很有意思。唔知你會唔會有興趣參加青協既「Blog出正能量」正向網誌創作比賽呢?咁樣可以令更多朋友見到你既畫,都一齊感受到你既快樂力量!(詳情請登入www.27778899.hk)
超喜欢Buster Keaton,记得当年第一次看他片子时候那叫一个惊艳,绝对大师级别的神作。之后只觉得失落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电影喜剧到底进步了多少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