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前,海港城展出過草間彌生的波點作品,把整個展覽包裝成潮人潮事。波點大南瓜,彷彿兒童樂園一樣。事隔一年,終於有機會看到一個較全面和立體的草間彌生。導演松本貴子花了年半時間,為草間拍了一齣紀錄片,叫《草間彌生:愛慕自己》,即將在藝術中心放映數場。鏡頭下,年近八十的草間,一臉稚氣,每天回到畫室,在尺寸 F100 的畫紙上,不斷填上綿密的黑線和黑點。那些畫作看似簡單,卻都是消耗精神和體力的勞動,而且連續畫了五十幅。她緊握著筆桿畫呀畫,就像農夫犁地插秧,那些畫紙就是她的秧田。
她的腿不好,但猶豫是否要坐輪椅,因為不想顯出老態。松本貴子試探地問她貴庚,卻招來白眼。其實她的歲數不是什麼秘密,只是不欲宣之於口。她會跟助手打趣說,要是她死了,大家就可以把她的手稿拿去賣掉發財,還叮囑要賣個好價錢。然而當她為作品命名,寫上「生老病死」時,整個人已像虛脫了一樣,又似若有所思,似乎這四個字比繪畫本身還要累人。紀錄片的副題是「愛慕自己」(I Adore Myself)。草間去記招,記者問她曾受哪些作家的作品所感動,她先是一愣,聽不明白,及後才說自己從來不讀別人的作品。她活在自己的小宇宙裡,偶然翻看自己的詩作,自己被自己感動,甚至自認天才。自戀自大嗎?她卻曾經說,要不是有了藝術,她早把自己殺死了。
草間患精神分裂,作畫時總要助手在場,因為若她獨處,就會出現幻覺。紀錄片難得之處,是導演松本貴子通過長時間的探訪,取得了草間的信任,可以讓她放心提起自己的童年,談及那段把她迫瘋的日子。原來淫亂的父親和癲狂的母親不只存在於她的小說世界,那根本是她的童年寫照。她還不到十歲的時候,受母親差遣,一個人提著燈籠,跟蹤父親到了煙花地,並目睹其父偷歡。被父親驅趕了,不敢回家去,因為回去準會成為母親的出氣袋。有次看到火車軌,恍惚間跳了下去,被氣流反彈回來,想死卻死不了。平日唯有埋首繪畫,可是母親看見了卻只會更加歇斯底里。
我於是想起那個波點大南瓜,鮮黃和鮮紅的燦爛瓜皮,上面都是腐爛的黑點。片中出現了直島紅色大南瓜的裝嵌過程,工人把大塊大塊的組件嵌進支架。看來輕盈的南瓜,原來遠比想像中沉重。《草間彌生:愛慕自己》揭示了草間有血有淚的創作生命,讓我們看到她在藝術光環以外的另一面。說她愛慕自己,也許她只能夠愛慕自己,也不能不愛慕自己。草間作品主題常言愛,Love Forever,歸根究柢,也是不得不如此吧。
好特別的人~ 世界有她的存在真好…
見證~ 自大皇后真的住在小王子的星球裡~^^
婷惠,謝謝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