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子健執導的《野‧良犬》(2007)是這樣陰鬱和宿命,以致電影裡的平安夜也雷雨交加。對戲中小孩林志宏來說,陳滿堆(陳奕迅飾)和張老師(林苑飾)本來好像代父母,然而他們到最後也得犧牲自己的幸福,甚至性命,來保住一段血緣上的父子關係。當陳滿堆放棄潛逃,決定回學校保護小孩的生父(林子祥飾),在聖誕歌聲中使勁奔跑的一刻,隱隱已有種安然赴死從容就義的感覺。而影片中的平安夜竟是悶熱的,雨水傾盆而下,莫非是全球暖化使然?羅卓瑤導演的《我愛太空人》(1988)也有這麼一幕:男女主角(甘國亮、恬妞飾)因移民問題,跟各自的另一半離婚了,最後在平安夜的中環街頭重遇,好好的忽然就下起雨來,灑向了鬧市的燈飾。不過這場驟來的雨並不傷感,倒是令有情人喜劇收場。
《傷城》(2006)的平安夜沒有下雨,但對於戲中的丘建邦(金城武飾)而言,中環蘇豪的聖誕狂歡,卻是創傷的開始。劉偉強和麥兆輝以2003年作為故事的起點,似有意呼應時局。影片的結尾,也是聖誕,彷彿在暗示城市由黯淡漸轉光明。馬偉豪的《地下鐵》(2003)大概也是衝著那一年的災害與怨憤而來,不厭其煩地叫人相信聖誕願望的力量。趙良駿的《金雞2》(2003)更直接觸及沙士與經濟低迷,年老的阿金(吳君如飾)在2046年聖誕回顧2003,再說到八十年代,以懷舊作為勾起共鳴的手段。若要回望八十年代的繁榮盛世,不得不提新藝城年代由高志森執導的《聖誕快樂》(1984)。那是少男少女鼓勵喪偶的父親(麥嘉飾)追求鄰居(徐小鳳飾)的喜劇,一輪錯摸之後,照例是大團圓結局。只是教人惋惜的是有份主演的陳百強和張國榮,都先後於盛年去世。
王家衛的《2046》(2004)出現了幾個平安夜。戲中的周慕雲(梁朝偉飾)說,在離開2046的列車上,1224和1225區是特別寒冷的,因此乘客必須以擁抱抵禦嚴寒。這本來是個不錯的比喻,導演卻生怕觀眾不明白,說穿1224和1225就是平安夜和聖誕夜,實在煞了風景。平安夜在楚原的《冬戀》(1968)裡亦是個重要日子。作家詹其(謝賢飾)和舞女咪咪(蕭芳芳飾)的感情轇轕,開始、轉折和結束,都在平安夜。杜琪峯的《暗戰》(1999)和《暗戰2》(2001)同樣以聖誕作為結尾。《暗戰》只以襯底的聖誕音樂交代時間,《暗戰2》則有滿街的燈飾和狂歡的人群,警探何尚生(劉青雲飾)依舊捧著炸雞,在人群中遇見朱麗花(林熙蕾飾),兩人相視而笑。何尚生始終敵不過他的對手,不過即使註定失敗,仍樂天知命。導演似乎要告訴觀眾,世上不一定有聖誕老人給予人們無盡願望,倒是我們可以像戲中欠下巨債的談判專家(林雪飾),自己揹起禮物袋,就變成懂得付出的聖誕老人了。
(原刊於《潮人 Mobi》第4期,2007年12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