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凡事哈》:接受不圓滿的人生

凡事哈:接受不圓滿的人生

去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曾選映《Frances Ha》,那時候譯名《紐約娃哈哈》,放映兩場已見好評。到今年,它終獲發行商垂青,易名《凡事哈》,安排在院線作特別放映。

導演諾亞鮑伯(Noah Baumbach)是美國獨立電影界健將,與韋斯安德遜(Wes Anderson)合編過《狐狸先生無得頂》(Fantastic Mr. Fox)劇本,並憑《愛‧對抗》(The Squid and the Whale)獲奧斯卡原創劇本提名。他執導的前作《諗多咗先生》(Greenberg)講失意中年,這次則以輕喜劇的明快節奏,素描80後的跌宕人生,更大膽以黑白拍攝,讓人不禁想起活地阿倫《曼克頓》(據說活地阿倫看過此片亦表示喜歡),還用了多首杜魯福電影的配樂,把紐約女子的後青春期紀事,注入法國新浪潮氣息。

姬蒂嘉域(Greta Gerwig)飾演的女主角,是舞團成員,喜愛跳舞,為人不拘小節,縱使生活不易現實殘酷,但摔倒了爬起來又繼續奔跑起舞。姬蒂嘉域曾主演《諗多咗先生》,這次再度夥拍導演男友諾亞鮑伯,兩人更合編劇本,情侶檔上陣。她的演出甚獲讚賞,更得到不少女主角獎項的提名。

《凡事哈》一開場就用了杜魯福《像我這樣美麗的女子》(Such a Gorgeous Kid Like Me)配樂,襯托女主角 Frances 和她室友 Sophie 的親厚友情。但觀眾很快就知道,Sophie 將不再是 Frances 的室友。電影中幾次以字幕卡打出不同地址,彷彿不同章節的標題,亦標示了 Frances 的遷居路線。這也是一個27歲女子面對人生挫折、孤獨和局限的成長歷程(coming-of-age?),當青春漸逝,她總覺自己在逆流而行,總是尷尬與遺憾,不合時宜,事與願違。雖然她表面樂天,凡事哈哈,故事底層還是蓋著淡淡感傷。

除了《像我這樣美麗的女子》,電影也用上《四百擊》(The 400 Blows)、《婚姻生活》(Domicile Conjugal)、《零用錢》(Small Change)、《春情金絲貓》(Le Mépris)的音樂,對白亦提到 Jean-Pierre Léaud,遙向法國新浪潮致敬。然而當 Frances 到法國度周末,卻與巴黎的美好擦肩而過,書店關門,火機壞掉,巴黎無快樂,鐵塔亦無快樂。

到她終於住進自己的房子,最後一幕尤其有意思,她把大廈郵箱換上自己名字,但全名 Frances Halliday 太長,結果只能顯示 Frances Ha(也就是電影的英文片名),正好反映她在種種不如意、委屈、限制之下,學會了接受遺憾,付之一笑,坦然接受不圓滿的人生。

(原刊於《U Magazine》第 452 及 454 期,本文為合併修訂版本)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